电子产品回收要自觉
近日,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调查网对2015名被调查对象进行了调查,结果显示,79.3%的人不知道如何处理废弃电子产品。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显示,早在2015年我国主要电器电子产品的报废量就超过2亿,重量超过500万吨,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废旧电器电子产品生产国,回收处理情况并不理想。
你的家庭里有多少部旧手机,电脑?就作者而言,一个人拥有三部以上的老手机并非个别现象。如何使用这些手机,的确是个难题。丢掉了吧,有点舍不得——有些还可以用,而且万一自己的隐私存储在手机里了怎么办!放走吧,又占了不少地方,特别是冰箱、洗衣机等大家电,淘汰后放在家里是不可能的。不管是问卷调查的结果,还是我们自己的亲身经历,废弃电子产品的处置,要么是专门给私人回收商回收,要么是通过闲鱼等二手网站出售,或者是送给亲朋好友。但是最终这些闲置的旧物所经历的,谁也说不出来。
事实上,这不仅仅是节俭与否的问题,这也是环境保护的一大问题。电子器件中含有大量对环境有害的物质。例如移动电话的锂电池、线路板、显示屏等含有铅、铬、汞等有毒物质,随意丢弃会严重污染土壤和地下水。另外,拆解电子产品不规范,如废弃电冰箱,废弃空调器中的制冷剂等,也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。
就像许多废旧物品一样,废弃电子产品就是“被丢弃的宝贝”。研究表明,从1吨废弃手机中可以提取出150克黄金,其“含金量”比同品质的矿石还要高得多。由此可见,规范废旧电子产品的回收利用,不仅具有经济效益,而且具有环境效益。2011年,我国实施了《废旧电子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办法》,对200多家废旧电子产品回收企业进行了资质认定,但从实施效果来看,大部分废旧电子产品仍流向私人回收渠道。
为了使这些废弃电子产品规范回收,除了加强执法之外,最根本的还在于市民自身要提高回收意识。为什么公众宁愿将旧手机、旧电器交给私人回收,而不愿交给正规企业?其中一个原因是,私人回收商的出价往往更高。看来是自己从中获益,但实际上这很可能是以不环保的处理方式为代价的。了解到,正规的回收机构需要配备专门的车辆,专门的场地等,自然回收的成本比较高。所以有必要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,不要小题大做,不要大张旗鼓地去做长期的、短期的事情。
第二,正规的回收渠道也更方便。私家回收商一通电话就可以“上门服务”,如果正规的回收企业也能做到,相信会有更多的人选择后者。当然,这需要相应地付出代价。但是在“互联网+”时代的背景下,一些新技术、新模式也能大大降低成本。如“爱回收”等专业回收企业,在市区设置自助回收机,用户可以自己完成回收流程。在上海还有一些企业开发了智能回收箱,市民可以将废弃的小件电子产品贴上专用条形码,并将条形码投放到垃圾桶里去换取现金或网上购物券。大型家用电器通过微信、APP等方式预约,员工上门免费回收。
现在,我们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电子产品了。怎样做好废旧电子产品的回收利用,意义更加突出。把它纳入规范渠道,最根本的是要提高回收的便利性,提高公众的意识,让公众更自觉地成为规范回收的闭环。
需求发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