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立废旧电子产品回收产业迫在眉睫
全球电子废物监测的2020年报告显示,全球电子废物产量在2019年超过5300万吨,比2018年增长了近3.5%。全球人均电子垃圾产量在2019年达到7.3KG。
其中还指出,电子废物占中小型设备的近32.5%,大型设备占24.4%,其他部分则由温度控制设备、屏幕/显示器、电灯和小型通信设备等分摊。
这些电子垃圾的回收价值保守估计可达570亿美元。而且这些电子废弃物,据介绍只有20%被收集和回收。这意味着至少有470多亿美元的损失(约3215.5亿元人民币)。
难怪业界总是感叹,“暴风雨般的”。
作为电子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大国,我国的电子废弃物产量也不容忽视。根据工业部门的初步估计,到2030年,我国电子产品废料将超过2700万吨,而仅计算机和电路板回收金属的价值就将超过1600亿元。
电废资源化,是摆在再生资源产业面前的一个“隐身矿”。虽然不少企业瞄准这片蓝海,也有100多家正规拆解企业,拥有超过1亿6千万台废旧电子产品的拆解能力,但也依然难掩行业痛点。
若从买卖双方的角度来看,归结起来就是两点。
买家市场的“低小散”仍然存在,收购渠道多为个体经营者,成本高不说,还导致许多终端处理企业无法申请财税退补优惠。而且企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越来越严格,更加加剧了成本与经济效益的矛盾。
电子废物回收价格较高,在此背景下,卖方市场回收意愿自然受到影响。此外,还有其他一些主观的原因,使这些电子废物难以进入正规的拆解渠道。
建立电子垃圾回收产业链已是当务之急。
EPR体系、畅通的回收渠道、高性价比的拆解工艺、严格的法律法规约束、严密的生命周期跟踪、创新的网络回收模式等,都将成为电子废物循环再利用价值的深层挖掘。
在此之前,七部门联合发布了《关于完善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体系促进家电消费升级的实施方案》,是一个不错的开端。
需求发布